原标题:领航中国·我们的新时代 | 海南不断擦亮民生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据南海网作者黄婷2022年09月14日报道:

>> 专题 | 领航中国 <<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海南新时代的建设成果也在每个人的身边。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在“领航中国”总栏目下开设“我们的新时代”专栏,展现十年来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蓬勃生机,展现海南全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建设者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阔步向前的坚定信心。这些身边最真切、最动人的变化,也最能勾勒出海南新时代发展的奋进图谱。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须不断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多年来,海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薄弱的基础是“三农”。
脱贫攻坚,海南“尽锐出战”——成立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71.67亿元;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夜校“志智双扶”主阵地作用,连续4年定期播出夜校节目210期……
2021年,海南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攻坚成效在国家考核中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
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的直接受益者。10年间,海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6801元到2015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21年达到18076元,累计增长165.8%,年均增速10.3%。
海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从2011年的2.64缩小到2021年的2.2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协调性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0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0元,同比增长7.2%。
……
不断改变的数字背后是海南人民与日俱增的幸福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海南铆足劲,奔向新目标——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谋划推进,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海南样板”。

海南积极做好电商扶贫。记者 陈卫东 摄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海南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据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统计,全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实施以来,参加补贴性职业培训共67.21万人次,3年整体进度达标。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52万人。
海南大力整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6年接续努力,“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引进中小学幼儿园83所,提供优质学位16万个。“双减”工作各项监测指标居全国前列,全省四年级以上中小学生基本学会游泳,海南学生“特色印记”实践结出更多硕果。高质量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增进海南人民教育福祉。

海南学生家门口上好学校。记者 陈卫东 摄

海南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记者 陈卫东 摄
海南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7+3”项目开工率92.4%。5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省会城市公立三级医院布局建设加快实施,实现“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全省覆盖。“一市(县)一院”工程累计引进全国知名医院53家。在全国率先实现5G远程诊疗体系覆盖所有村(居)卫生机构。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建成运行全省“三医联动一张网”。全面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如今,海南人看病更方便了。记者 陈卫东 摄
开展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15+N”种基本蔬菜价格显著下降;开工建设安居房3.9万套、首批成功配售,公租房保障1.3万套;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省图书馆二期竣工,海南科技馆、省美术馆开工;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138元,新增养老床位3015张……2021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9%用于民生保障。海南奋力答好各项民生考卷,让人民生活幸福“蝶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建设农光互补蔬菜大棚4万亩;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000张;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2022年蓝图已绘就,海南将着眼共同富裕,办好更多民生实事,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海南各市场蔬菜供应充足,百姓吃菜更便宜。记者 陈卫东 摄
教师日记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教师符悦丰:从学生到老师,我和海南共成长
9月14日 海口 晴
海边的风,凉爽而不失力量;天空的云,空灵而澄澈干净;校园的花,含羞却芳香四溢……金秋9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9月6日,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新埠学校迎来第一批学生,我有幸成为首批老师,见证并参与学校创建。
漂亮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这所总建筑面积19245.7平方米的新学校,将更好满足新埠片区学生上优质小学的需求。
看着首批入学的180多名孩子,记忆的弦不禁拨回到2003年。当时,我也像他们一样,背着书包进入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学校离家只有1公里,每天步行往返,我成为其他同学羡慕的对象。在交通欠发达的当时,很多同时都是被父母骑摩托车从几公里远的地方送来学校。
“你们这代人幸福,一代会比一代强啊……”父母常常一边回忆他们小时候一边感慨。步行几公里甚至10多公里求学、低矮的平房教室、单一的课程表……的确,与父母相比,20年后的我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教室宽敞明亮,课程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学校操场没有球场,总让我感觉作为学生的“幸福感”打了折扣。我对体育课的记忆停留在跑步、扔沙包上。也许是游戏活动太少,一个小小的沙包,被我们玩出很多花样。
2019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海南,成为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一名体育老师。离开阔别多年的家乡,再次回到小学校园,我深深理解了父母当年常说的那句“一代会比一代强”。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海口市市长彤学校、海口哈罗国际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清华附中文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海南保亭实验中学……优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省各市县。
学校多了,班级人数少了,每个孩子受到的关注更多了;除了语数英,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越发受重视,孩子们都得到全面发展;减少课外负担,学校提供午托服务,开展课后服务……在新的变化下,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变得越来越忙。每节体育课我们都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跳绳、跳跳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丰富的课程吸引着孩子,他们主动动起来,快乐开心学习。
不止教育,海南各领域都在改变——以前从海口到文昌只能坐汽车奔波多个小时,现在坐动车只需半个小时;过去买菜只能去农贸市场,如今平价菜篮子店随处可见,菜价更便宜……
20年间,我见证了海南的快速发展。我会脚踏实地站好三尺讲台,继续与海南共成长!
本文到此结束